近期,由生态环境中心主持设计的义马市北露天矿坑生态修复项目治理区内,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60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在此驻足栖息。这些优雅的精灵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悠然游弋,为这片曾饱受创伤的土地增添了勃勃生机,成为义马市生态修复成效的生动注脚。
义马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北露天矿曾是我国黄河以南地区的最大露天煤矿,为义马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是也留下了一个占地3200余亩的废弃矿坑。矿坑采空区域岩体变形、断裂垮塌,危岩裸露,边坡稳定失稳,周边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筑牢自然生态屏障,让绿水青山常青常绿,生态环境中心鼎力支撑义马市探索废弃矿山资源再利用模式,主持了“义马市北露天矿坑生态修复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引入豫西储备煤基地项目,创新提出“生态修复+仓储物流”废弃矿山治理新模式,为破解废弃矿山治理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
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成效斐然。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如危岩清理、边坡加固、土地平整、植被恢复等),不仅平整出可供利用建设用地1900余亩,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还极大地降低了地质灾害风险,为周边引入产业项目筑牢了安全屏障。与此同时,生态修复工作综合提升了城市绿地面积,让曾经荒芜的矿坑周边重新披上绿装,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呈现出“植被繁茂,还绿于民”的废弃矿山新形象。
下一步,生态环境中心将持续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贯彻与实践转化,积极构建多主体、多维度的协同创新机制,全面对接地方“十五五”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规划。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立足生态保护与修复主业,不断创新生态环境治理途径,以实际行动助力地方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为建设美丽河南贡献更多地质智慧与力量。